守护好一江碧水,见证渔民变娱民
2025/1/17 来源:不详8月16日上午,我们巴陵诗文书画采风小分队一行9人,乘坐湖南岳阳楼洞庭湖文化旅游度假区安排的游艇,考察了甑壁山、月山、龟山、艑山和太平嘴一带的洞庭湖面,真真切切感受了一番湖面上鱼跃鸟翔的景象。
“瞧,鱼飞起来了”,“小心,鱼跳上来会撞到身上,弄不好连骨头也会撞伤”,领航的湖洲管理中心董事长任晖华不时在船上提醒我们。禁湖以前,我见过水库渔塘围网起鱼时鱼儿活蹦乱跳的情景,但在湖边生活了70多年,从未见到偌大的湖面鱼儿飞起一丈多高,有时还从我们头顶跃过,从船的一侧翻飞到另一侧。
长江洞庭湖十年禁鱼还只过去了两个年头,湖里的鱼就从风平浪静无觅处到水翻鱼跃满眼花,真是此一时彼一时。老任介绍说,早从国家正式实施长江沿线水域禁渔之前,岳阳市的渔民就陆续上了岸,湖上连一条捕鱼的小划子都见不到。加上比往年力度更大的鱼苗放流,洞庭湖水生生态加速恢复,鱼类数量快速增长。老任指着湖上竞相跳跃的鱼群说:“看,跳起来的鱼条条都有几斤重呢,而沉在水下面的也有几十百把斤的”。禁渔实施后,人放天养,鱼长得快,长得好,而且都是自然生态鱼呢。
在船上,老任还聊起他们的湖洲综合开发中心,该单位的前身是洞庭公社君山大队,后改为君山芦渔场,原在君山岛上与君山茶场共存。改革开放后,君山茶场改为公园转入旅游开发,而君山芦渔场生活基地整体迁往湖对岸的甑毕山,生产场地则仍在君山岛附近遍生芦苇的湖洲和湖面的捕捞作业区域。年1月十年禁渔启动后,湖洲综合开发中心属于全市渔业单位唯一保留了捕捞资质的国有企业,企业职工没有像其他渔民一样享受国家给予渔民上岸的种种补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年3月25日,他们成建制划归南湖新区后,优良的渔文化旅游资源被纳入岳阳楼洞庭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老任高兴地说,湖南岳阳楼洞庭湖文化旅游度假区即将在距岳阳楼以南8公里的太平咀打造一个拟投资15亿元的国际“江湖"文旅码头。其中拟在湖洲综合开发中心生活区建设一处保留原生态记忆和体验的"洞庭渔文化村",同时由湖洲中心沿东洞庭湖东西两岸开辟湿地观赏区和江豚观赏区,盘活渔文化资源,同时又为几年后洞庭湖开禁保留各种传统捕捞技艺和生活习俗,让洞庭渔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真正“守护好一江碧水”,渔民上岸转型发展,渔民变“娱民”,变“旅民”,实现可持续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说话间,快艇已驶近与艑山遥遥相对的太平咀。太平咀是洞庭湖南岸的一处湖湾,其实是湘江的主航道东侧的一个天然港湾。岳阳港口码头历来有南起太平咀北抵城陵矶之说。太平咀毗邻九马咀,而九马咀自古就是洞庭湖一处风高浪恶,舟行甚险的事故多发地,唐代大诗人韩愈曾在此阻风滞留七日,而过了九马咀到下一个山咀就是湖面开阔、波浪不惊的湖湾,韩愈顿觉;"涤濯神魂醒,幽怀舒以畅"。后人故称此地为太平咀。
分管农林水的岳阳楼洞庭湖文化旅游度假区(南湖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田共兵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太平咀码头将纳入城陵矶大港区范畴,依托城陵矶游轮母港,建设成国际“江湖”文旅码头和水上游客集散中心,南极潇湘,北通巫峡,西接巴蜀,东连沪杭,打造长江中游重要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打响岳阳“大江大湖”文旅品牌。
老任介绍说,依托这个大项目,湖洲中心将在“洞庭渔文化村”推出捕鱼、养鱼、吃鱼、赏鱼、写鱼、画鱼、说鱼到住渔村、访渔家、娱渔俗、品民风以及开展鱼拓鱼饰等文创和芦苇荡渔歌互答、枯水季节湖边大草地露营、万亩芦苇场撒野等活动。他们还将采取由渔民共同创业的双赢方案,为渔民们通过渔文化推动新一轮渔产业的发展。
鱼多了,路宽了,我们乘坐的快艇在激溅的浪花中飞驶,展现在洞庭湖渔民前面的风景多么美好。(刘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