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大港寺庙知多少你能说出几个
2022/7/11 来源:不详北京看青春痘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312/8740647.html
文昌宫
▲以“文昌宫”命名的门牌号
摄影:文心雕龙
▲文昌宫旧址,现为大港基督教会
文昌宫位于大港镇中心地带,南街以东,太平桥以西。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封为帝君,始于元仁宗时,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解放后,文昌宫改建为大港小学校本部,高年级在此就读。(崇曾小学、洪溪小学分别为东部和西部,低年级和中年级就读。)
三官殿
▲网络配图
三官殿位于南街,顾名思义,这里侍奉着三个身份地位显赫的官,一位叫天官,另二位是地官和水官。年开通了大港至镇江的汽车,三官殿改建为大港汽车站,后又不断扩建。24路公共汽车开通后,大港至镇江的汽车班次逐渐减少以至停开,汽车站就改作它用。后汽车站拆除,建起了大港商厦。
吉祥庵
▲网络配图
吉祥庵位于大港通往葛村(现通港路)的路北,离三官殿不远。清嘉庆前建。有房10间。“庵”是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记忆中的吉祥庵很破败,里面住的是尼姑。供奉的是什么菩萨,已经没有印象。年修建公路时被拆除4间,余6间被乡林业队占用。
悟道观
摄影:文心雕龙
▲悟道观唯一现存的银杏树
悟道观位于大港通往葛村的路东,与吉祥庵遥遥相对。悟道观是道教的建筑,依山势而建,红墙黄瓦,古柏参天。解放前香火旺盛,道士也比较多。解放后改建为大港农具厂,后更名大港五金厂,再后更名为丹徒县印染机械厂等等。
财神庙
财神庙位于双十字街的西首,路北是种德堂大药房,路南是松鹤堂大药房。财神庙门朝东,紫气东来。依稀记得大门两旁的对联是“掌万民福泽;通天下财源”。庙内供奉“五路财神”。除供奉华夏正财神赵公明外,还供奉有文财神范蠡、比干,武财神关公、东西南北四路财神等。
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西街,在通往江边码头的路上。仅仅是街头的一个佛阁,里面有观世音菩萨的塑像。初一、十五有信男信女来此烧香叩拜,三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香火颇为旺盛。解放后逐渐衰败,文革中被拆除。
东岳庙
←图片可滑动→
东岳庙位于东街,山门前一条路通往人顶桥,再向前就是锣鼓山。东岳庙是大港镇最大的庙宇,有九十九间半建筑。走进山门,一个大戏台,高大壮观。戏台前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两侧有两个院落,分别供奉着城隍菩萨和速报司的神像。广场尽头,正对戏台的是灵官殿。穿过灵官殿,就到了享殿,殿内有岳飞和韩世忠的神像。享殿之后是供奉东岳大帝的正殿。殿里供奉的神像和一般寺庙的神像不同,穿衣戴帽,和真人一样,眼睛还会动。大人哄小孩儿说这是菩萨显灵。正殿后是娘娘殿,分东宫和西宫。东西廊庑是十八层地狱,内塑十殿阎群和六曹判官,塑像高度与人相等,分别为各种鬼吏和刀山、油锅、碾磨、锯解等刑具。小时候我跟着大人去过一次,吓得哇哇直哭。解放后改建为大港中学。年大港中学由老当铺迁入东岳庙。我哥哥年考取港中。那时候东岳大帝正殿,菩萨已经被移至它处,而盘在柱圆柱上的两条金龙还完好,依旧活灵活现。他说,上体育课时,用一根很长的粗麻绳,套在龙头,大家“一二三”一声呐喊,把金龙拉了下来。”后来大殿改建为体操房。文革中,保存完好的大殿毁于一旦。
关帝庙
摄影:文心雕龙
▲大港关帝庙余年的银杏树
关帝庙,位于西街西来门外,也是一座魏巍壮观的庙宇,供奉关帝的神像。据说庙内有东岳大帝的行宫。每年三月廿八日,东岳庙举行盛大庙会。庙会前后三天,四乡八镇民众齐聚这里,上庙进香祈福,交流农副产品,观看文艺表演。人们抬着东岳大帝的神像“出会巡街”到关帝庙东岳大帝行宫时,舞龙、耍狮、摇花船、踩高跷等紧随其后,一路上鞭炮锣鼓不绝于耳,万民瞻仰欢呼雀跃。东岳大帝在行宫就寝,第二天才回到东岳庙。年日本侵略军墙驻庙中,后烧毁。旧址解放后是大港养殖场。
药师庵
药师庵,由东岳庙的人顶桥向前,经锣鼓山一直向东,不多远有一座桥,叫夏泽桥,桥旁便是药师庵。庵内主佛就是药师佛,信徒称其为消灾延寿药师佛。庵前有供行人歇脚的驿站。外婆家在华山,这里是必经之地。小时候和母亲去外婆家,常常在驿站歇息。有时候还去庵内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平安。
华阳观
摄影:马阿林
华阳观位于大港之东的仲家村和坦王村之间,是镇江地区有名的道观。建筑宏伟,气势非凡。宫观前后三进,前进是戏楼,楼前有石拱桥,楼后为大院,院内有三棵已有余年的银杏树。中进为灵宫殿,此殿陡直的造型和四角朝天的飞檐,别具特色。后进是仁静宫,正厅高大宽阔,古木梁柱,供奉玉皇大帝,并设有藏经阁。华阳观每年有二次庙会,农历二月十五日和七月十七日各一次。庙会期间,当地群众连唱京戏六天,每本戏从日落西山唱到翌日日出东方为止,俗称“两头红”。历经沧桑,灵宫殿残破不堪,再不见当年建筑雄伟、香火兴旺的庙会繁华景象。年经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新区管委会批准,决定恢复重建华阳观,恢复华阳观全盛时期的面貌。根据规划,华阳观将建成融参禅悟道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宗教文化胜地。
绍隆寺
摄影:汪文翔
绍隆禅寺位于五峰山麓。寺内古柏参天,樟木成行,紫竹婆娑,寺外竹林成片,风景怡人。绍隆禅寺始建于唐朝宝历年间(公元年),重建于宋绍兴年间(年),后又被毁,到明朝初年经比丘尼募化,于万历14年修建,名曰莲觉寺。清康熙皇帝曾两次来到莲觉寺,看到这里三面环山,气势雄入仙境,便赐莲觉寺为灵觉宝寺。绍隆禅寺内有一块近5平方米大的地方,每年都在微微隆起。这块“活地”千年来都在长高,近年来长高的速度在加快,年就长高了8厘米。但关于“活地”长高的原因,争论多年,至今还没有定论。回顾历史,往事辛酸,绍隆禅寺几经兴废,直到改革开放后才修葺一新,恢复开放。而今大雄宝殿拔地而起,雄伟壮观;天王殿、法华楼、藏经楼、大殿、中楼、念佛堂,佛像熠熠生辉。藏经楼供奉一尊由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宋朝老寿星和一尊檀木观音像,被视作镇寺之宝。原有的多座塔林也已经修复50余座。而今已经成为镇江的一个旅游景点,开通了大港至绍隆寺的旅游专线。黄明节万人爬圌山,绍隆寺游客络绎不绝。
楞严寺
▲年被日寇烧毁后的楞严寺残垣断壁
摄影:马阿林
▲楞严寺界,可见楞严寺范围之大
楞严寺位于圌山报恩塔一侧,规模宏大。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是抗日志士活动的场所,后被日寇烧毁。小时候,黄明日子我都跟随大人爬圌山。那时候古楞严禅寺仅仅剩下断垣残壁。大人告诉我:天王殿内原来雕有弥勒佛一尊,其后有韦驮站像,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塑像造形生动。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建筑,大殿面阔五间,硬山式建筑。正脊、两侧为游龙戏珠浮雕塑,正中为塔式火珠,小塔正中,明镜高悬,银光灿灿.原殿内正中雕释迦牟尼佛像,右为东方药师佛,左为西方阿弥陀佛。两侧则是樟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像,大佛端庄肃穆,罗汉千姿百态。其时圌山塔也也惨遭破坏,底座有一大窟窿,塔身砖块剥落,只是“报恩塔”三字依旧清晰可见。年圌山塔经过大修面目一新,平面八角形,7层,每层有砖叠砌的腰檐,塔端耸立着葫芦铜页。我们期待着楞严寺修复。
西林寺
▲西林禅寺百年前原样
摄影:power
▲修缮后的西林禅寺
西林寺位于圌山西侧半山腰。据《丹徒县志》“记载初为土地庙”。现在还有人称西林寺为“半山土地庙”。因用圌山自产松木建造,又称“松树厅”,有五间大殿。后由于建造“千佛楼”佛殿,内供千尊小佛,遂改名为“西林寺”。据传,当时东乡和尚均须到西林寺受戒,一时寺内香火鼎盛,进香拜佛着络绎不绝。”西林寺六十年代寺宇被拆,仅存三间。近几年,随着圌山风景区的开发,圌山西林寺逐步恢复,迎接四方游人,众多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前来朝拜。
东霞寺
摄影:华夏
摄影:华夏
东霞寺位于圌山南麓,始建于唐宝历年间。旧名显孝褒亲院。宋嘉定前改名东霞寺。内有驸马钱景臻(生平不详)像。清末?山诗人吴芝山《东霞寺》诗中有"谁飞锡杖到?东,衣钵相传宝志公","唐勒石碑文留御篆,老松鳞甲撼秋风"之句,说明东霞寺为律宗寺院,唐代时寺中已有碑文,且为御篆。抗日战争时被日本侵略军焚毁殆尽,仅存大殿数间空屋及少数生活用房。据《大港镇志》载:东霞寺鼎盛时,规模宏大,殿宇纵深,有大雄宝殿、满功殿、观音堂等主建筑。寺宇百余间,静隐于山林幽谷之中。解放后尚有两位末代僧人建来、法如坚守弹丸佛地。年以后,寺房被园林场占用。这时大殿墙壁上还留有一首清晰可见的七绝诗,为清康熙时江苏巡抚张楷所写:“山径到东霞,宝座森严殿宇华。到此便为仙境界,盘桓何处有桃花。”年9月7日经镇江新区宗教局批复,同意筹备复建。而今东霞寺已经成为圌山风景区的一个旅游景点。
文/赵怀德
(作者小记:本人生于年,在大港生活了几十年。本文系根据回忆写成,如有讹错,欢迎指正。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些文献资料,恕不一一致谢)
联系我们编辑丨太阳雨主编丨洪溪小子审核丨红尘摆渡人
业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