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前的五斤稻种,让这位镇江人与袁隆

2023/4/20 来源:不详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正值小满节气,微风吹拂着广袤的田野乡间,激起层层麦浪,不多久后,水稻栽插即将“接位”,成为夏忙的主角。而就在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却永远地离开了他奋斗了一辈子的田野乡间。

“惊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我的心情十分沉痛。”镇江市扶贫“三会”理事长宦祥宝说,早在45年前,他就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任地区副专员罗明及丹徒县委书记黄选能视察袁隆平南优2号在东方农科队的高产试验田

回忆起当年的日子,宦祥宝仿佛又看到年轻时试种杂交稻带来的阵阵稻香、缕缕米香的喜人场景。

5斤稻种,晚上睡觉都放在枕边

“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的我,吃不饱肚子的日子至今历历在目。可以说,我的整个童年和青少年都是在喝粯子粥、啃山芋中成长的。”年,宦祥宝高中毕业回到农村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他面对的,是“饭都吃不饱”的困境,带领农民天天出工劳动,年年粮食却不能自给。

为此,他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农业科学实验,由于采用的是常规品种和一知半解的栽培技术,两年四季的稻、麦实验,不是肥料少了产量不高,就是肥料多了倒伏减产。

年,宦祥宝去丹徒县“五七”农校学习。当时正值袁隆平“三系”杂交稻成功配套,育种老师讲起每亩能产千斤以上的杂交水稻,这种“神奇的水稻”深深地吸引着每位学员。出于好奇,宦祥宝课后找到育种课老师—丹徒县种子站柳站长,请他帮忙找几斤杂交稻F1代种子来试验田试种。

“当时柳站长给我的回话是:现在的种子好比黄金,颗粒难求,江苏乃至华东地区都找不到一粒种子,下步各省都准备去南方制种了。”宦祥宝回忆道。在他的再三求助下,柳站长答应帮忙想想办法。没过几天,喜讯传来,从袁隆平湖南基地找来的5斤南优2号F1代种子被交到宦祥宝手上。

“我如获至宝,晚上睡觉都放在枕边。”宦祥宝相信,这5斤稻种,一定能在镇江的广袤田野上“开花结果”。

第一年,单产突破斤!

凭着五斤杂交稻种和农校中学到的技术知识,宦祥宝带领团队管理的两块杂交稻田,从秧苗到成熟,始终“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

终于到了验收的时候。“4.2亩杂交稻,经专家理论测产和现场实产验收,总产量达到.4斤,平均每亩单产斤,其中一块1.4亩的重点田块,单产竟达到.3斤。”宦祥宝说,在那个计划经济、以粮为纲的年代,这一水稻产量顿时成了爆炸性新闻,很快在全县、全镇江地区传开了。

“当时专家们都说,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在华东地区的第一高产纪录。”宦祥宝知道,这些稻种是宝贝,他在同一年搞了30亩的制种田,收获F1代种子斤,除本大队部分用种外,还调出斤种子供外地试种。

“第一年试种就取得这样的高产,是否有它的偶然性?”看到这种杂交稻果真如此神奇,宦祥宝开始思考杂交稻如何推广。第二年,他们正式组建了东方农科队,除继续在这两块田搞高产试验外,全大队推广种植了亩杂交稻。

结果令人喜出望外,其中1.4亩的试验田单产.2斤,全大队亩杂交稻单产都在斤左右。往后的4年,试验田单产都在斤以上,丰产方单产在斤-斤左右。因为种植杂交稻,全大队水稻单产由年斤左右提高到斤以上,总产量增加近60万斤。

5斤杂交稻种,让社员们的口粮从年的人均斤增加到年的斤,从此“喝粯子粥、啃山芋”的时光一去不返。

感谢、感恩、感激,他永远怀念袁隆平

正因为种了袁隆平的杂交稻,宦祥宝先后获得了许多荣誉。在大港东方农科队与杂交稻为伴的6年中,每年从落谷到成熟,各地前来参观考察的都在上万人次。

全国劳动模范、水稻专家陈永康,江苏农学院(现扬州大学)院长、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先后多次来此考察,缅甸国家农业代表团也来现场考察等。农科队骨干成员还分别到各地现场示范、传技术,东方农科队杂交稻栽培经验在各地获推广。

时任镇江地委书记王一香、丹徒县县委书记黄选能每年必到东方农科队视察,他们都表示东方农科队的杂交稻栽培经验为丹徒县和镇江地区粮食产量作出了重大贡献。

“年,我被镇江地区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调至镇江地区农科所,后去高校读书又留在句容工作。”眼看杂交稻在丘陵地区全面推广,革命老区百姓不仅家家口粮丰裕,每年还能为镇江市粮食上交挑重担、做贡献,宦祥宝说,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杂交水稻的推崇备至和对袁隆平先生的感激之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国家粮食产量的贡献,在早年东方大队和镇江地区的实践可见一斑。”

时光荏苒,当年的五斤稻种,让宦祥宝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如今,“三农”的春天到了,镇江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争当农业高质高效示范,争当乡村宜居宜业示范,争当农民富裕富足示范,争当“三农”工作创新示范,为“镇江很有前途”跑进现实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宦祥宝说。

扫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