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古河新生探访之旅2打响生态环境
2025/1/17 来源:不详若想实现运河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发展必然要相伴相生,生态环境保护成为近几年济宁运河的主旋律。主题采访的第二站大报记者来到济宁各大港区,看港区内的生态保卫战如何进行。在济宁港跃进沟作业区,刚刚进港的货运船主马玉军将船上的生活垃圾扔到制定的垃圾回收处,港口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拍照上传,船主才可以凭借相关凭证顺利离港。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每当有船进港,工作人员都要上船查看垃圾处理簿,并将船号、船主扔垃圾的照片通过济宁市交通部门自行开发的港口污染防治闭环监管系统进行信息上传,以保证垃圾回收的规范,保障航道生态。上到马玉军的船上,记者看到了一个类似水柜的装置,据介绍,这个装置是船舶污水处理回收装置,可以有效对船上的生活用水、油污水进行净化分离。此装置的成本为元左右,目前已经在多艘济宁现役船舶上使用。据了解,近年来,济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积极成效。严格落实大运河河长制工作要求,细化编制大运河断面稳定达标保障方案。全面推动农业、渔业、航运等各类面源污染治理,制定防治导则,完成市域范围禁养区畜禽、渔业养殖点关闭搬迁,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由“以水养鱼”转变为“减渔养水”,提升船舶码头污染治理水平,建设港口船舶油污水接收设施、船舶修造厂油污水收集设施、处置设施、垃圾收集设施等基础设施。加强人工湿地水生态综合保障,建成人工湿地或湿地修复项目56处、30.5万亩,日处理总规模达84万吨。年大运河济宁段断面氨氮、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改善了3.6%、7.38%,保证了南水北调干线一泓清水北上。除了通航航道内的生态环境治理,老运河水源的保护与净化同样不可或缺。来到济宁太白湖景区,记者看到老运河河道虽然已经不再通航,但仍保持着较好的水质,水中不时有鱼儿游动。工作人员介绍为从根本上改善老运河水质环境,保证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特实施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工程。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工程,地处老运河下游,太白湖东南部,老运河西石佛断面前端,其主要建设内容为:橡胶坝和表面流人工湿地两部分,其原理是通过种植根系发达、对污水成分吸收能力强的植物,净化水质,涵养水源,恢复保护自然生态,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目前济宁加速将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打造成集水质净化、生态保护、游览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