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立浦东再出发

2022/12/17 来源:不详

从陆路到海空,从地面到立体,从城市到乡村……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步伐,大桥飞架、隧道穿越、地铁飞驰,无论是对外交通还是城市交通,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交通网络立体发展

浦东靠海,但每年数亿吨泥沙堵在了长江的“嗓子眼”——长江口,使得“上海上海,有江无海”,制约了航运的发展。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战略决策,作为先决条件之一,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被提上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日程。

同年,“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与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交通部组织多家科研单位对长江口航道整治开展了攻关研究,并提出了长江口深水航道12.5米的整治方案。年1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年5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完成竣工验收。12.5米深水航道为大型船舶进出长江口提供了顺畅的“主干道”。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也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枢纽港建设,外高桥和洋山港一北一南两大港区,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港的重要保证。

年9月,浦东国际机场通航,距今已整整二十一载。如今,这里拥有2座航站楼、5条跑道。年9月,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的卫星厅投入使用。这座南北长米,东西宽米的卫星厅,是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的核心部分,更是国内第一个、世界最大、覆盖功能最全面的单体卫星厅。年,浦东国际机场保障航班起降51.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2万吨,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

在海空交通持续发展的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除了外环线,年为配合洋山港建设,S2沪芦高速通车。之后,G40长江隧道、G郊环高速、S32申嘉湖高速等工程的完成,让从浦东出发的车辆,往西一路可达浙江、往北可达启东及苏北地区。

越江交通更便捷

高架、立交、地铁、隧道……30年间,浦东的城市交通完成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浦东开发开放前,浦江两岸只有打浦路隧道和延安东路隧道,轮渡是大部分人选择的过江方式。进入上世纪90年代,浦东的开发开放让跨越浦江的交通设施建设驶入了快车道,不仅建成了黄浦江上的首座斜拉桥——南浦大桥,还建设了上海市第一座5层互通式立交桥——罗山路立交。

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罗山路立交的建设,只是拉开了越江交通建设的序幕,因为此后的20多年里,更多的隧道、地铁线路纷纷连接起浦江两岸。

如今,为浦东浦西之间机动车提供越江服务的通道已达19处之多,分别是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和徐浦大桥,以及郊环隧道、外环隧道、长江路隧道、翔殷路隧道、周家嘴路隧道、军工路隧道、大连路隧道、新建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人民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西藏南路隧道、打浦路隧道、龙耀路隧道、上中路隧道等15条隧道。

从上世纪90年代正式开始的上海地铁建设,同样见证了浦东的发展变化。

年6月地铁2号线穿越浦江,成为上海第一条穿越黄浦江的地铁之后,又有4、7、8、9、11、12、13号线等线路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穿梭于浦江两岸的轨道交通线路达到了8条。此外,还建成了3条浦东的“专属线路”——6号线、16号线和磁浮线。

截至年底,上海地铁全路网有17条线路,站,公里,在浦东新区就有11条线路,座车站,公里里程。年12月底,浦东新区地铁车站日均进出站客流近万人次。

目前,还有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14号线、18号线3条线路正在建设,它们将作为新生力量,加入服务浦东改革开放的轨交线路群。此外,还有机场联络线、江浦路隧道、龙水南路隧道等多项工程。

而正在实施的龙东大道改建和济阳路快速化改造,将为浦东再添快速通道。其中,东西向的龙东大道将以高架形式串联起内环、中环、外环和郊环,济阳路高架则将串联起外环和中环,通过卢浦大桥与内环衔接。

公交服务“最后一公里”

交通设施的改善,也为公交线路的增加、服务区域的拓展创造了条件。从市区到郊区,浦东的地面公交四通八达,解决了众多市民对“最后一公里”的需求。

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步伐,浦东南路“打通了”延安路隧道,“架起了”南浦大桥,马路也由原来的2车道拓宽为4车道,世博会召开前,浦东南路再次拓宽,道路交通通行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浦东的公交线路从开发开放前的60条线路,年发展到条,到年,经营的公交线路达到了条,日均运客.87万人次,日均行驶71.97万公里。第一批空调车、第一批无级变速车、第一批新能源车……浦东公交线路的“绿色公交”建设也全面提速,仅去年全年完成辆纯电动公交车的更新工作,大幅提升了浦东公交服务市民的能力。

公交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今年10月30日,“浦东公交运管中心”正式启动,形成“营运监管、安全监管、服务监管、车辆监管、人员监管、数据应用及应急指挥”为主导的企业运行一网统管的新管理模式。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完善了畅通、高效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运行体系。

文字:李继成

部分摄影:周仲海郑峰余垠

编辑:王雨濛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