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高质量答卷黑龙江绿色食品奋楫逐
2023/2/13 来源:不详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430/73878.html
绿色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是绿色食品第一大省,绿色食品是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和亮丽名牌。“十三五”收官,黑龙江绿色食品“种得好”“管得好”“卖得好”,“原字号”转为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种植规模全国最大等多项指标连续几年居全国前列,绿色食品产业呈现出今非昔比巨大变化。全省上下戮力同心,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培育一批叫得响、信得过的绿色食品品牌,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交上一份合格答卷,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更多的黑龙江优质绿色有机食品。
文/崔佳欣张晓磊
国家五常大米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黑龙江砥砺奋进肩负使命,绿色食品发展“好”字当头、“优”字增彩,绿色种植、生产、品牌、科技、效益频频点睛,绿色食品产业创新创业故事章章精彩。过去5年来,黑龙江绿色食品底气十足,舍我其谁,多次大兵团亮相中国各大展会,成为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的一支劲旅,全省成长性最好的新兴产业,叫响“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三张靓牌,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港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种植规模全国最大。黑龙江省把绿色食品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坚持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到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万亩,比上年增长4.8%。其中,绿色食品认证面积.5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万亩,认证绿色食品个,有机食品(农业系统)个,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产业规模全国最大。黑龙江省通过狠抓“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推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由“原字号”为主向精深加工为主转变,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快发展,链条不断延伸。年,全省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分别超过家和个;有机食品企业家,产品个(农业系统);新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9个,累计达到个,均在全国处于前列。
中华大粮仓——亚洲最大单体粮库·富锦象屿金谷仓储
标准化生产水平较高。黑龙江省把实施标准化贯穿绿色食品生产始终,全省已制订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78项,涵盖粮食、畜禽、水产、食用菌等品类。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班进行宣贯,每年直接培训绿色有机食品技术骨干人员超过人。品牌影响逐步扩大。黑龙江省运用“绿色食品企业+地理标志+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推动绿色食品企业发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绿色食品标志”,不断放大了绿色食品品牌效应。目前,绿色食品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最亮丽的农业名片,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向往的优质安全健康放心农产品的代名词,形成了“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独特的品牌核心价值。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黑龙江省坚持把质量安全放到突出位置,不断强化“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年,组织家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进驻省级质量追溯平台,完成家绿色食品企业年检。全年安排个绿色食品抽检,抽检合格率99%以上。
丰收圆舞曲崔建平/摄
综合效益日益凸显。黑龙江省大力推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同步增长,绿色食品市场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全省有80%以上企业通过发展绿色食品不同程度的增效,并带动基地农户增收20%至30%。
农产品地理标志逐步做强。黑龙江省积极开展标志授权和规范使用,完善申请程序,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证制度。运用“绿色食品企业+地理标志+农户”或“绿色食品企业+地理标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绿色食品企业发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绿色食品标志”,实行母子品牌双轮驱动,既证明原产地,又表现企业自身价值。
种植在扩大,产品在升级,品牌在叫响,活力在迸发。一粒米、一个菜、一朵菌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正在向全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专家访谈
李翠霞:科技创新助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屏障作用进一步增强、绿色理念深入人心,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总体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兼统战部长,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翠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在种子研发、提质增效、智慧农业上的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李翠霞介绍,“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内各大优秀研发团队相继研发出了大豆和、玉米、马铃薯、三花猪、林甸鸡、蓝靛果、黑加仑、蕃茄及水稻品种-东富、东富等适合寒地黑土生产的品种,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品种基础。
“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是保障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两项重大核心问题,‘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在提质增效上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李翠霞表示,目前,已应用于三江红卫、大兴、七星、农强、鸭绿江五大农场的“五谷丰素生物制剂技术”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具有较好的抗病性。此外,“水稻前氮后移技术”也是近年来省内各地重点示范推广的一项水稻优质高产新技术,这些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在绿色食品种植上既够保证增产,又能够保证安全。
喜悦丰收富锦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李翠霞说:“未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绝对不是传统农业,而是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她称,“十三五”期间,建三江红卫农场“智慧农业指挥中心”的建立就是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范本,在“指挥中心”不仅可以看到所有耕地的卫星图像,还可以切换到每个种植区域,即时监控作物生长、病虫害以及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大数据分析系统每分钟都会根据所有种植作物的生长变化自动生成田间管理建议,为技术人员和种植者准确操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智慧农业发展技术”目前在黑龙江省已经相对成熟,能够真正地为绿色食品保驾护航。
在谈及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走出去”时,李翠霞表示,黑龙江省在重点深化龙粤、深哈合作的过程中,应推动技术合作、市场合作,形成南北共建、产销共营、优势互补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
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富锦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基地建设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成全国标杆
作为率先在全国开展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的省份,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效果显著,呈现出规模大、分布广、产量大、品类全、品质优的特点,已成为全国的标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两次在黑龙江省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黑龙江省基地标准化建设经验。
据富锦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欣介绍,富锦市绿色食品万亩水稻核心示范区现已建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每年接待国家、省、市领导检查指导0多人次,学员参观学习多人次,已成为富锦市及周边市县农民培训首选的田间课堂。
“近年来,富锦市以生态绿色为导向,通过典型示范、抓点带面,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完善七大体系,对全市绿色食品生产进行全方位管理,有效推动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档升级。”王欣说。
地市之窗
孙立宽:企业发展绿色食品积极性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随着黑龙江绿色食品品牌的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在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传导下,黑龙江绿色食品企业在经营理念、销售方式、品牌意识、责任意识上不断增强。
牡丹江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孙立宽表示,企业在经营理念上,由过去消极等市场向积极找市场转变,主动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对接洽谈,广泛寻求合作;在销售方式上,从过去的线下销售方式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点对点、私人定制、网络直播等多种新零售方式并存的营销模式;在品牌意识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注重设计吸引眼球的精美包装,根据目标市场研发、宣传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龙头企业引领
让绿色农业产品叫好又叫座
坚守“绿色”初心,专注“粮食”品质。黑龙江省一批产品好、名字响的优秀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以匠心、诚信、创新的经营理念,让绿色农产品叫好又叫座。
乔府大院现代化生产线
乔府大院:致力打造一碗放心好米饭
乔府大院是国家五常大米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专注五常大米20余年,现已发展为集“科技育种、基地种植、稻米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型企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年连续4年五常大米全国销量领先。
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文志称,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同时采用订单式加工,通过欧盟认证体系精工鲜磨,充氮包装,长期保鲜,营养安全,致力为中国人打造一碗放心好米饭,让新鲜、味美、营养的五常鲜米,走进全国百姓餐桌。
和粮农业:做大电商领军放心粮油示范
黑龙江省和粮农业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省级龙头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中国杂粮加工十强。“十三五”期间,在电商线上销售板块取得了长足进步。
黑龙江省和粮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芳表示,和粮集团的溢田品牌旗舰店,有机杂粮、有机大米销量,连续多年全国销量领先;线下多家大型商超自有品牌定制,均选择和粮的有机杂粮和大米产品,让和粮农业牢牢占据有机杂粮领域的领先地位。
杨晓萍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为合作社农户分红现场
东禾农业:深耕“绿”资源按下快进键
在全国建立35家直营店,年至年共为合作社农户分红7万元,年实现销售12亿元……在黑龙江省的诸多米业民企之中,黑龙江东禾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之一,企业深耕“绿”资源,按下快进键。
近年来,东禾农业集团积极探索,推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实现农民转为股东、传统农业向科技型农业、有机米向功能米三个转型。“近几年,东禾的农产品经国家权威机构的SGS等检测,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其中70%达到有机食品标准。有政府的支持,有好的地理位置优势,有合作社富有种植经验的农民兄弟,我现在更有信心做好黑龙江的绿色食品产业。”黑龙江东禾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