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打造成都都市圈 通勤城市

2022/12/29 来源:不详

白癜风出诊的医院 http://m.39.net/pf/a_9192406.html

01

打造成都都市圈 通勤城市

府工作报告“提气话”

围绕融入成渝一小时经济圈,打造成都都市圈 通勤城市。实施天府大道北延线春季百日攻坚行动。成都三绕德都段全线通车,同步规划建设与城市主干道连接路。加快建设德遂高速、成绵高速扩容线,力争开工建设市域铁路S11线、成都外环铁路、德阳绕城高速。实施成德“断头路”打通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德阳至天府国际机场快通、金简仁快通北延线,加快广新货运大道、中金积淮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新征程我们这样干

德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廖立新表示,在 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同城化指数”这一新名词。虽然这是我市首次在 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同城化指数”,但围绕该词开展的工作早已渗透德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同城化指数以人流联系、产业联系、物流联系、交通联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 策机制等8个特征领域发展水平作为判断同城化发展阶段的指标。同城化水平划分为起步期、加速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当前成德、成眉、成资均属同城化起步期,处于中心城市职能外溢、城市分工协作、跨城通勤的初始阶段。

“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推进成德同城化发展,围绕规划、交通、产业等八大同城领域不断深耕细作。在交通方面,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动车公交化运营、开行跨区域公交线、建成城市候机楼,打通成德“断头路”3条;青广、彭什等边界交通合作区加快推进。

相较于国内其他较为成熟的都市圈,比如广佛、宁镇扬等,成德同城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必须补齐短板,加快构建支撑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板块。“十四五”期间同城化工作以此为导向,我市的工作重心仍然是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交通领域将致力建设“9高13快13轨”综合交通体系,加快融入成渝一小时经济圈,打造成都都市圈 通勤城市,争取建成天府大道北延线、市域铁路S11线、成绵高速扩容线、成都外环铁路、德阳绕城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

今年,力争开工市域铁路S11线、成都外环铁路、德阳绕城高速,全面实现成德毗邻区域公交运行。另一方面,致力建设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大力发展适铁适欧产业,实现产业协作配套互动,有序承接优质产业转移。今年要继续深化成德两港一体化运营,推动青白江口岸功能延伸至德阳,加密开行“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建成投运保税物流中心(B型)并成功申报,完成综保区规划编制。

在围绕探索经济区和行 区适度分离改革,加快边界合作区建设,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样板方面,今年将重点支持广汉深度融入“金青新”大港区建设,支持濛阳新城与马井新城联动发展,支持成德遂渝、中金快通旅游廊道建设。

02

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府工作报告“提气话”

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农村垃圾分类示范工程。

新征程我们这样干

市城管执法局局长甘志表示,在市委市 府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期间,市城管执法局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管理执法体制不断健全,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机构综合设置,行 权力由项增加至项,执法重心全面下移,办案体系完成重塑。

五年来,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有力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提档升级,市 设施完好率、照明综合亮灯率达99%以上,机械化清扫率由40%提升到90.3%,数字城管成功升级智慧城管,“潮汐式”管理经验等德阳城管品牌在全国叫响;坚持全面依法治理,法治城管建设深入推进,服务地方立法实现“两个首部”,“三项制度”深入落实,律师驻队常态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大幅提升;坚持服务中心大局,重点工作落实扎实有效,全国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示范任务圆满完成,回收利用率达36.96%;新改建公厕座,95%以上的行 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新提升。疫情防控、污染防治、防汛排涝、队伍建设等均取得新成效,先后荣获中省市集体荣誉表彰30余次。

迈步“十四五”,市城管执法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围绕建设“三地两区”、实施“六大工程”,继续埋头苦干、狠抓落实。

一是大力推进运行体系科学化,构建“大城管”机制,进一步理清理顺机构职能和职责边界。

二是大力推进方法手段智能化,优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城市照明和桥梁监测等智能系统,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

三是大力推进法治建设系统化,完善法规 策体系,提升立法执法质量,促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四是大力推进大城众管社会化,推进成德眉资城市管理同城化,开展市容秩序辅助管理服务外包,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五是大力推进服务群众精细化,完善精细化的标准、健全精细化的机制、优化精细化的服务,今年将重点抓好“门前五包”的实施和停车管理规范。

六是大力推进服务大局使命化,狠抓疫情常态化防控,持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人居环境。

七是大力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完善专业人才“引留育用”机制,深化“清廉城管”建设,打造“执法为民、敢管善治”的城管执法队伍。

本报记者|肖盛雄叶斌编辑

王珊珊

责编

汪巧编审

姜颖值班副总编辑

张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7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