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邹凌富不忘本报桑梓一入他乡变吾
2022/12/24 来源:不详本文转自:中国网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带着公司党员、退役军人,瞒着家人,带着大批物资,翻山越岭赶赴震中抢险救灾。
从此,他扎根灾区,在帮助汶川县渔子溪村救灾、重建、发展的道路上殚精竭虑,一干就是十四个年头,从一名救灾志愿者变成了渔子溪村群众真正的“家人”。
他就是——汶川映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凌。
少小立志
虾酱窝头的味道与温度,孕育回报社会的原动力
年,邹凌出生在天津市原大港区的一个小乡村,原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然而,在他10岁时,母亲突然病逝,父亲不堪打击精神崩溃,沉重的生活压力一下子落到了邹凌身上。
食不果腹、饥肠辘辘......成了邹凌少年时期的常态。靠着乡亲们援助的一个个窝头或饽饽,他熬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
年,邹凌如愿穿上了军装。服役期间,因表现优秀,他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荣立三等功。
坎坷的成长经历,加上4年军旅生涯的磨练,锻造了邹凌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的性格。
年,邹凌退役后,曾一度捧上了“铁饭碗”。
但为更好地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成长的人,年邹凌毅然下海,踏上了创业征程。经过多年拼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邹凌已经成为知名企业的董事长。
“但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当初那夹了虾酱的窝头的味道与温度。”邹凌说,这也是他坚持奉献、回报社会的原动力。
千里驰援
一场汶川大地震,结缘四川渔子溪
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惊动全国。
远在公里之外的邹凌心系灾区,立马组织了一支由党员和复转军人组成的救援小分队,带着大批物资星夜兼程驰援灾区。
最初抢险时随时有生命危险,邹凌总是冲在最前面,搜救伤员、发放物资、搭建帐篷、安抚失去亲人的村民……
从绵竹到都江堰再到汶川,他带领救援小分队为6个重灾镇、多户受灾群众送去了帮助和温暖。
当他赶到映秀镇渔子溪村后,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面对满目疮痍的村庄,面对群众无助的眼神,要用什么力量才能把大家凝聚起来?
于是,一纸成立临时党支部的请示信送到了映秀镇党委。经镇党委批准,邹凌救灾一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一面鲜艳的党旗在废墟上升起来了。
“他是最早一批翻山进来抢险救灾的,一来就在村里插上党旗国旗,老百姓看见红旗就燃起了信心和希望!”渔子溪村原党支部书记蒋永福说。
后来,在一次救灾途中,劳累过度、悲痛过度的邹凌昏倒在了渔子溪村,村民将他救醒后,他又继续爬上山,赶到救灾帐篷里慰问群众。
由此,邹凌与渔子溪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先后将党组织关系与户口转入汶川,成为了真正的映秀人。而他所筹备的临时党支部一经成立,便再未离开。
扎根灾区
扶危济困见真情,十四载相守成亲人
“我知道你会来,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期待......有你与我同在,幸福的花会开......”这是一首在映秀镇渔子溪村广为传唱的歌曲,是当地群众为表达对邹凌和他的“党员抗震突击队”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
14年,邹凌在渔子溪村过了14个春节。
每年的除夕,他都放弃和家人的团聚,回到汶川,回到映秀镇渔子溪村,举办“映秀春晚”,给每家每户发过年礼包,给老人小孩发红包,和全村村民一起吃团年饭,走访慰问困难家庭......
一直以来,邹凌都把渔子溪村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每当有人遇到困难,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
“马锡章这7年的命,是邹书记给的。”马锡章的老伴儿王秀萍抹着眼泪说,年10月,当时年过七旬的马锡章老人患白血病准备放弃治疗,怕再见不到邹凌,就打了个电话告别。
没想到邹凌马上联系天津医疗专家,连夜动身,次日凌晨3时抵达映秀,为马锡章进行会诊,又将马锡章及医院,从死神手里抢回了马锡章的生命。
马锡章老人康复出院后,邹凌还每年定时往其家属卡上打钱买药,让老人没有后顾之忧。
为让渔子溪村的老人安享幸福晚年,邹凌还出资在村里建起了“爱心食堂”,为全村6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的营养餐,并安排专人送到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
如今,在渔子溪村,只要提起邹凌,大家总有说不完的话:“不但每个村民都认得到他,他还是我们最亲的人……”
不求回报
年复一年真帮扶,当年灾村变新村
年复一年的帮扶,为的是让渔子溪村群众富起来。
邹凌深知,渔子溪村要发展,灾区群众要走上致富之路,必须要发展产业。
于是,他先后5次组织40人次党员干部赴北京、天津等地考察学习花卉种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成功让渔子溪村的羌绣作品、特色产品等进入了北京、广东等市场。
同时,出资建设百亩芍药花田,举办芍药花旅游节和摄影大赛;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家国情怀广场的建设,打造院落式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助力映秀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他还全额投资建设汶川渔子溪大院,引领老百姓打造民宿旅游,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捐建汶川映秀投资集团,将企业收益无偿赠送给全村老百姓,让村民变股民。
在邹凌团队的帮扶下,渔子溪村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年,渔子溪村入股万元到大爱鑫城旅游责任有限公司,村集体每年能获得19%收益。
年,邹凌出资建成渔子溪大院培训基地,村委会入股栖溪旅游有限公司,每年保底分红5万元。
年,邹凌出资为村集体建立汶川映秀熊猫山泉有限公司,目前水厂已经全面投产,村民占股49%。
年,邹凌又出资在渔子溪村修建了一座摩天轮,村集体占股49%。
如今的渔子溪村,处处生机盎然,集体经济遍地开花,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元,渔子溪村也从后进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四好村”,并先后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省乡村治理试点村和省卫生村等荣誉。
大爱无疆
30万公里日夜兼程,20万人次如浴甘霖
党培养了我,部队锻炼了我,邹凌说:“映秀是个大爱之地,出现了灾情我就该往前冲,因为我是一名退役军人。”
一个人影响一批人。年8月20日,汶川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邹凌连夜飞回四川赶到村里,组织人手转移受困群众。他不顾长途劳累,带领队员冒雨查看险情,紧急筹集近床棉被亲手盖到转移群众的身上,并为转移到渔子溪村来避险的多人(次)提供食宿,为其它受灾地区捐赠棉被、食品、通讯设备等应急救灾物资,一忙就是一个通宵。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在抗疫物资最紧张的时候,邹凌想方设法从国内外筹备2万只医用口罩和套医用防护服捐赠给疫情防控指挥,为阿坝州的疫情防控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解了燃眉之急。
年6月,邹凌为麦尔玛镇的户牧民送去粮油、被褥,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年2月1日,农历大年初一,邹凌又亲赴麦尔玛镇,为当地群众送去了余台洗衣机,助力当地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麦尔玛镇的莫洼洛、兰措玛村是阿坝县东北部的两个高原牧业村,邹凌多次克服异常严重的高原反应,到莫洼洛和兰措玛村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帮助村里的合作社发展产业,帮助困难家庭度过难关,并为莫洼洛和兰措玛村制定了扶贫先扶志、志立再扶智的帮扶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余年来,邹凌在国内民族地区奔走了30多万公里,脚下的爱心路不断延伸,累计受益人群超过20万人次。邹凌也先后荣获汶川精神传承引领人、感动阿坝年度人物、阿坝州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他以坚定的信念、深厚的感情、务实的作风,展现了新时期退役军人的坚守,基层共产党人的风采,为开展抗震救灾、助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贡献。(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