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舍古村闻卧雪家风游石板小道
2022/5/17 来源:不详乡野游人绝,
古村幽巷阴。
残窗积尘厚,
春草闭门深。
这座原生态的古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颜色斑驳的鎏金雕花门窗、雕工复杂的雨棚、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这座古村的悠悠历史。
村落概况有赣北第一古村之誉的鹤舍古村,位于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苏山村,始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村落建筑鹤舍古村临山而建,环境清幽,村中现有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数十栋之多,整个村子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端庄厚重之感。
袁氏宗祠供奉祖先之宗祠,建于明代天顺年间,属三进格式,分上堂、中堂、下堂、上下设两口大天井,架构雄伟,气势恢宏。而天井是每栋房屋乃至全村的水里系统,水系布局,民间称“四水归堂(塘)每栋屋的雨水集中在天井下,通过纵横交错的暗沟,统一流入门口塘。塘内水满到一定限度时,再通过暗沟流入小溪,实用非常合理,寓意聚财,财不外流。
“袁安困雪”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东汉袁安在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城中,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便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来,才进到了袁安的屋里,见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便问他:"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推举他为孝廉。
袁氏门风清扬,洁律有加,遂传“卧雪仁风”为祖训,告诫族人。今天,我们看到的“卧雪仁风”的警语,当是袁氏文化一脉的传承之本,族脉兴盛之源。
大夫第当游人徜徉于鹤舍村幽静的麻石巷道时,在一幢幢老宅里流连站檐、天井,细品花窗、梁坊,驻足古巷总门,凝眸柱托撑拱,对村中的“大夫第”印象深刻。“大夫第”是袁绍腾的儿子袁成璧所建。“大夫第”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宣示,明清时指五品以上的文官的私宅。
建筑故事—袁绍起、袁成璧袁绍起兄弟将十八栋屋宅立于鹤舍,也将承袭“汝南世家”的卧雪家风弘扬开来。重孝悌是传统家道文化的厚重底色,袁绍腾、袁绍起对五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是呵护有加。父亲以85岁高龄辞世后,两兄弟更是以长兄当父的情怀待弟弟。有次余氏与一儿媳之间闹了小矛盾,竟从正屋搬至偏房居住,袁绍腾同妻子领着妯娌来到余氏婆婆面前跪着请罪,求得谅解,而复移至正屋生活。绍起在瓷都有次和外国商人谈一船的汤匙生意而在议价上铢锱必计,哥哥绍腾耐不住性子说了句“甭久扯就依了洋人吧”,绍起当场不去拂哥哥的言意,在讲价上作了让步,事后笑着道了一声“这一让让出了我们家一年的生活开销”,让绍腾赧颜。小兄弟绍敬在外有时放荡不羁,在外人面前绍腾、绍起也多会偏袒而内责。据说十八幢宅子,袁绍腾自己并没得一间,全分给了弟弟们居住,以证无私。
袁成璧(-),甲戌年以举人之身选为九江府彭泽县教渝,光绪辛丑年部选浙江金华府汤溪县知县。知县就其官品为“七品”,但袁成璧所治的汤溪县当年匪患频发,闹事者众,都昌人袁成璧励精图治,安靖一方,颇有政声,于是清庭对其加官晋爵,赏戴花翎,升为五品,这才有了“大夫第”的标榜。袁成璧的后裔保存着一张两斗屉桌,底板刻有“汤溪县正堂袁成璧制”,“正堂”者便指“知县”。袁成璧写得一手好正楷,相传当年他投考举人时,主考官在他的卷子上批了八个字“文章颇可,字冠全场”。
小洋楼鹤舍村古民居中的小洋楼,沐时代风雨,让游人感怀沧桑世事。所谓“小洋楼”,其建筑风格迥异于其它屋宅的徽派风格,带了欧美式洋房的气派。说是洋房,其实也是中西合璧,尽管窗格显出尖饰,但建筑的构制还是本土的气息。
建筑故事—袁成翊小洋楼是袁绍敬的儿子袁成翊所建。袁成翊(-),年轻时做瓷器生意,走南闯北,与外国客商也多有往来,眼界大开。他在民国初年建造起这栋楼,在村上开了间油盐杂货铺,生意上请了外人打理,生活方式的“文艺范”张扬开来。在小洋楼邀了文人雅士,鼓乐笙箫、吹弹拉唱,以琴会友、不亦乐乎?袁成翊好客,交友消遣之余,留在家中吃饭喝酒,当然乡间的“人口肥”,也给他的杂货店招徕生意,算是双赢。现在见到的小洋楼斑驳的外墙上,有袁成翊经营的“油盐杂货”招牌,有年代留下的“工农联盟”字样,也有年代留下的“忠”字样。户外电线穿墙而入,又将时下的生活气息嵌入于中,让游人如同在时光的隧道里流连。
村落民俗正月十五做灯粑这是鹤舍村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传统习惯是正月十四下午(或晚上)将灯粑做好、蒸熟。
冰墩墩和雪容融元宵日清晨将粑暖热,用托盘端到祖厅祭祀先祖,然后到土地庙祭祀土地神,祈求先祖、土地神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和睦,各事顺心元宵节下午(一般在半下午),每家每户的男丁,老的带小的,提着装有灯粑、纸钱香火、爆竹的篮子上坟给先人祭祀,这叫“散灯”。元宵节晚上,家人欢聚一堂,吃着灯粑喝着米酒,这样,年就算过完了。村里人有句老话:“烧得元宵纸,各人寻生意”。
打岔伞传统舞蹈《打岔伞》,是流传于苏山、大港等地的传统舞蹈,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该传统舞蹈以唐王李世民与隋军作战失利脱险中的一段传奇故事,经民间艺人政编成简传统舞蹈而流传至今,每年上元灯节人们仍跳《打岔伞》,乞求逢凶化吉,永保平安。《打岔伞》已列为省级非遗代表名录,县、乡传习所经常开展活动,传源人经常参与传习和展示展演活动。
村落美食灯粑选用优质籼米,用水淘清后滤干,然后放入大锅内翻炒。炒时要掌握火候,要炒出米的香味。炒好装在木盆内,待热气散清后,用石磨研磨成粉。粉团有橡皮泥的质感,再拿来小剪刀、豪猪毛、竹片、银针之类的工具,开始取小团粉捏各种动物,灯粑一般做成猪承福(猪头)、牛、猪、鸡、鸭、鱼、孵鸡窝,禾秆堆、凤凰、麒麟等动、植物,体现了村人在古时祈求幸福、吉祥的全部内容。
村落产业白茶近年来,乡村振兴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工作。苏山乡是都昌县种植茶叶最多的乡镇,面积已达1.2万亩,每年采茶期间各个茶场有上万人务工。不仅能带动本村本乡村民通过务工增加收入,周边乡镇,甚至湖口县的群众都会积极参与。
苏山乡昔日的脱贫户汪荷香常年在茶场务工,“平常除草、打药、施肥一年有七到八千元钱的收入。采茶季节,一天有一百五六十元钱,茶采的多,收入就多。”目前全乡已种植白茶1.2万亩,注册商标11个,茶叶产品远销全国多地。
古建筑现状1、历史建筑损毁倒塌,年久失修
2、乡土建材如雕花纹饰、屋瓦等掉落,精美的有价值的古建雕花等被偷盗
3、很多古建民居中无人居住,属于空心无人照看的状态容易倒塌
4、古建古民居盲目抹白或彩绘,原建传统风貌被破坏
年久失修偷盗严重倒塌毁损随意涂鸦古村保护古村落蕴含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具备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被称为“活着的文物、有生命的历史”。
真正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定是社会性、全民性的活动,随着社交网络、短视频平台的飞速发展,必须要加速建立面向大众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村长有话说感于自我担当本村申报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及古建保护维修之责任。
文/袁德芳
村事萦身情满怀,自充角色自登台。
时闻故事常牢记,久锁古门今打开。
阅史上楼寻旧迹,撰文问己怨庸才。
良机催我勤援笔,收拾遗存寄未来。
寻寻觅觅美好深藏文稿:虞佳蓉、苏紫林图片:蔡琳琳、曾旋责编:虞佳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