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数十年文明家风传承以家庭小美

2023/4/11 来源:不详

图中左一为张培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一个家庭如此,一个社区也是如此。延续下来,就是家风,就是乡风。”今年70多岁的张培华是滨海新区大港街道的一位普通居民,多年来她致力于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她组织的公益行动已成为大港街道的文化品牌。而对于家风与乡风,她也有着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感悟。

剪刀出风情传统文化代代传

张培华平时话语不多,但一提起剪纸艺术,她便顿时来了精神,对剪纸艺术的来龙去脉、古往今来,可谓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如今,她已是蜚声海内外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

说起剪纸,张培华从小就喜欢,但年轻时工作繁忙,又有孩子拖累,所以没时间去琢磨它。年,张培华从岗位上退下来后,终于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初拿剪刀,张培华也不知道要从哪里下手。20年前,城市里很少有人剪纸,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是农村老太太们干的事情,因此周围没有老师。张培华只好求助书刊杂志,所以不论走到哪儿,逛书摊就成了她的一大爱好。有时候地摊上、旅游景点的手工艺品店里倒能让张培华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除了逛书店,张培华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那就是参加全国各地的各类剪纸比赛,因为有的大奖赛后会组织一些剪纸交流活动,借此可以向名家请教。通过这些学习途径,张培华的剪纸技艺水平飞速提高。她的剪纸、论文在国际和全国、省、市大赛中屡获大奖。

年,张培华组建了大港地区第一个民间剪纸手工艺小组。小组成立后便积极投入到大港地区的公益事业中来,不仅义务教授本小区居民剪纸,还经常为下岗妇女、残疾人士传授剪纸创业技能。在张培华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大港地区喜欢剪纸这门古老艺术的人越来越多,到家里来向她请教技艺的人士更是络绎不绝。大港已成了一片剪纸艺术的沃土。年,原大港区胜利街(现为大港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

张培华的女儿更是张培华的“秘书”兼“助手”。张培华不会用电脑、相机等现代工具,女儿就经常帮助她在电脑上查找资料,将张培华的剪纸和讲课材料拍照和整理后在电脑上存档,遇有外事活动需要打印资料或是对外发送资料,也全由女儿负责。遇到出远门参加活动,儿子会开车护送,女婿会主动上门帮助料理岳父的生活。孙子在这种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对绘画情有独钟。女儿和孙子也是张培华剪纸艺术的传承人。

带头用剪纸宣传防疫知识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加油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家庭是一道重要的防线,也是宣传防疫知识、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培华带领她的剪纸小组的姐妹们,将剪纸艺术与疫情防控知识巧妙结合,制作了一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剪纸宣传画,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号召大家做好自我防护,向抗击疫情的一线英雄致敬,为祖国加油!

非常时期,剪纸组成员们不能相聚,张培华老人在剪纸群里将活动内容布置下去,让大家自己设计。转天,大家就纷纷在剪纸群里晒出了自己的作品,有帆船上刻着“向逆行者致敬”、苹果上刻着“平安,同舟共济战疫情”等寓意深刻的祝福剪纸,有护士给患者输液的“一点一滴守护你”、“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等写实主义作品。虽作品风格千差万别,但大家共同抗击疫情的心却是一样的热。

作为大港街道的工作人员,张培华的儿子大年初三就已返岗,每天在小区门口进行社区防疫值班,女儿的单位因要上口罩生产线也过了年就上班了。抗疫期间张培华带领着剪纸小组的大家庭和自己的小家庭利用自己的技能或踏实的工作和众多的抗疫者一起用涓涓细流汇聚成了一股抗疫洪流。

来源:津滨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