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市圈破土新生五年增值1万亿壮大
2023/2/28 来源:不详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建摄
距天府广场正南25公里的兴隆湖畔,一座“科学城”早已拔地而起,一个“都市圈”构想如今正由此加速铺开落地。
“我们办公室一扭头就能看到兴隆湖。这是四川最好的地方。”此前在北京举行的一场都市圈专题研讨会上,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尹宏向全场发出邀请,希望能有更多人感知到“成德眉资”的存在。
一年前的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此背景下,四川明确表示要把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和支撑性工程。
一年来,成德眉资四市动作频频,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联系得都更紧密、走动得都更频繁。在此基础上,“成都都市圈”被正式写入多份省市重要文件,定性表述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从定量目标看,四川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年,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这也意味着,成德眉资这个“圈”未来五年需“增值”1万亿左右,集聚更多经济和人口。
在近期公布的地方“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四川表示,要加快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促进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成都也说,要推动形成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新格局,实现由行政区视角下的“一城独大”演进至都市圈视野下的一体发展。
方向既定,关键在实施。双城经济圈西侧究竟将如何构建一个更具分量的“极核”?
“同城化办”实体运行
图片来源:川报观察
任何区域发展都离不开工作机制,“谁来做、怎么做”往往对各项工作的运转效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下好先手棋”,四川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公开报道显示,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为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领导小组副组长分别由一名副省长、成都市市长以及德阳、眉山、资阳三地市委书记担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该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决策同城化发展规划、工作重点、重大举措,确保规划统一、政策协同、机制高效、项目落地”。
作为该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四川省同城化办”已于年7月27日正式揭牌。尽管地图上搜索仍显示为“天府科学城山地公园”,但并不影响其开展“常态化运作、实体化运行”。
从人员构成看,四川省同城化办主任由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担任,同时配备成都市正局级干部、副局级干部各1名,内设五个工作组,成德眉资四市选派骨干力量集中办公,大多来自各地同城化牵头部门和交通、规划等部门。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董祚继看来,“四川省同城化办”是在四川省委领导下设立的办事机构,有足够的权威性,相较其他“只具有联络作用”的区域发展办公室,能在更高层次发挥协调作用。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董祚继去年9月受邀到四川省同城化办做专题讲座,他从成德眉资同城化路径的空间视角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国土空间治理面临的矛盾,需要通过空间重塑和自然赋值来化解。”
值得注意的是,实体运行的四川省同城化办不仅积极引入“外援”借智借脑,更不忘走出去主动发声,提升“成德眉资”在全国经济版图上的显示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