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德企之乡太仓发展经验

2023/1/6 来源:不详

北京哪间皮肤病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导语:以精密制造业为主的德企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高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地招商的青睐。“中国德企之乡”是太仓一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目前太仓已落户德企突破家,已成为了全国德企密度最高、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德企落户太仓原因众多,本文仅从产业聚集角度简要总结五点太仓发展经验,以供招商同仁参考。

中国德企之乡——太仓初印象

太仓位于长三角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是一座沿江临沪的创新之城,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是江苏省接轨上海的第一站。自年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落户太仓以来,德资企业纷至沓来,“中国德企之乡”声名鹊起。如今,太仓德企总数突破家,是全国德企集聚度最高、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先后被中德两国政府部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全国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

经过近30年发展,太仓已形成较完备的对德合作体系。目前,德企在太仓的投资总额超50亿美元,年工业产值超亿元,全市制造业德企数量占全国的10%,隐形冠军德企超50家,德国前10大机床企业6家落户太仓,前20强家族企业8家投资太仓,总部型德企超20家,以全市0.24%的土地创造了全市8%的GDP和17%的规上工业产值。形成了以汽车核心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长期对德合作使太仓形成了精密零部件制造方面的生产技术优势。

太仓产业中的德企“身影”

德企助力太仓经济全面提升,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年太仓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德企创造的工业产值占比超20%。现在,太仓的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中都能看到活跃的德企身影。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依托对外开放优势,太仓形成了高精密数控机床、新能源装备、汽车核心零部件等产品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吸引了通快、巨浪等世界顶级精密数控机床制造商,天顺、迪皮埃等风电部件制造商,博世、博格华纳等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商纷纷落户。截至年,太仓拥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上企业家,实现产值亿元。

汽车零部件产业

得益于上海整车企业的辐射,太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形成集聚效应,构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品涵盖车身结构件、外观件、内饰件、动力总成部件、转向系统、车载电子等六个大类,聚集了克恩-里博斯、舍弗勒、亿迈齿轮、博格华纳等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截至年1至9月,太仓拥有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规上企业家,实现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20.4%,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9%。

新材料产业

依托国家火炬计划太仓特种功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引领孵化功能,太仓重点瞄准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突破,形成了专用石化、精细化工、高分子、特种功能纤维等新材料产业集群,聚集了金璞新材料、埃克森美孚、中化集团等制造企业及中科院上硅所等科研院所。截至年,太仓拥有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家,实现产值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是太仓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太仓已累积了坚实的基础优势。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太仓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产业园区,下辖沙溪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太仓生物港、中德(太仓)生命健康产业园三个片区,重点布局医药服务外包、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三大产业发展方向,已经聚集生物医药相关企业余家,年营业收入近亿元。截至年,太仓拥有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36家,实现产值亿元。

物贸+总部经济产业

利用太仓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低廉的物流成本,太仓深耕港航物流、分拨配送、大宗商品交易等物流贸易产业和总部经济,不仅吸引了通快、慕贝尔等多家德企将中国区总部落户或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生产基地等功能型总部放在太仓。同时还引入了耐克、斯凯奇等众多跨国公司前来建立航运物流运营中心、大宗商品交易服务中心、知名品牌物贸结算中心。

航空产业

被誉为“制造业之花”的航空航天产业,在太仓绽放着夺目的魅力。太仓在航空部件加工设备、航空专用装备及零部件、航空新材料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基础,聚集了穆格控制系统、舍弗勒等行业龙头企业,并拥有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江苏先进无机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产业布局上,太仓已形成以高新区为主体,港区和科技产业园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其中,高新区是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功能区,主要服务于航空零部件精密制造、航空新材料、专业无人机、航空服务业四大产业方向,现建成投运了太仓航空产业园等一批产业载体和创新平台。目前,太仓拥有航空产业规上企业15家,主营业务收入近50亿元,航空航天产业链配套企业50家,相关营收达亿元。

德企为什么选择太仓?

1立足区位优势,放大同城效应

太仓作为和上海接壤的城市,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金、物流、信息流都能够有效接受上海的辐射。近年来,太仓致力于推动沪太两地交通、产业、科技、港口、医疗等方面全方位合作,不断放大沪太“同城效应”,全力打造“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城市标识。太仓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对完善而优越的软硬环境构筑成的“同城效应”,吸引了众多德企到太仓扎堆发展。

2瞄准目标区域,不断持续深耕

太仓将招商引资重点瞄准在细分领域具有核心国际竞争力的德企,自8年开始,太仓每年赴德国多地举办“太仓日”推介活动,接待德国客商参观考察,承办高规格双边会议,举办德国啤酒节等活动,加大对德宣传太仓。同时,太仓在德国设立太仓法兰克福办事处,方便德国企业了解太仓,为太仓与德企提供沟通桥梁和平台,德中工商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德国商会、史太白中心、德国中心、德国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等机构也纷纷落户太仓。由此可见,太仓被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认识和认可,德国媒体评价太仓为“上海边上最理想的德企投资区域”。

3针对德企需求,引入双元教育

人才是德企选址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推动德企在太仓聚集发展,太仓自1年率先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建立了国内首个与德国职业教育同步的专业工人培训中心。此后,相继建立中德培训中心等十余个双元制教育培训基地,构建了中专、大专、本科等多层次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国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了1万多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此外,太仓还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双元制”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对13类职业教育重点项目进行精准扶持,让双元制教育加速落地。政策实施三年来,认定“双元制”培训中心10个,累计下拨扶持资金.75万元。太仓“双元制”职业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能,满足了当地企业,尤其是德资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对形成德企集聚、推动德企在太仓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

4深化企业合作,带动转型升级

德企多着眼于高端“缝隙市场”并且拥有全球领先技术,极大地提升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而太仓民企依托运输成本和资源效率,共同开展协作配套和产需对接,建立起基于产业链上中下游配套需求的协作关系。与此同时,太仓政府政策鼓励与企业长期对接、交流,大大提升了本地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科技创新型成长民营企业。目前,太仓现已累计设立30多家中德合资企业,多家本土民营企业在研发、资本、人才等方面与德企展开了深度合作,一方面满足了德企配套需求,另一方面德国企业的严谨、创新精神逐渐渗透到民企,带动本地企业转型和发展,形成了中德企业共生共融、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5面向德企群体,专项政策体系

近年来,为深化对德合作,推动德企集聚发展,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太仓出台了《太仓市进一步深化对德经贸合作打造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十四五”实施方案》、《太仓高新区深化对德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涵盖企业落户、企业培育、人才培养、研发扶持、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

声明:文章来源于“招商引资实战平台”,因数据采信和统计口径问题,仅供招商参考!如需转载、引用本文素材请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