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中国第一市辖区飞地级别
2022/12/9 来源:不详天津市滨海新区,即由原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区合并而成的天津市辖区。在年到年间,被官方媒体定位为“即深圳和浦东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跃进”。在到年挤水前GDP一度突破万亿,比甘肃海南等省份全省的GDP还要高,超过上海浦东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区”。
滨海地标、中国长江以北第一高楼——周大福金融中心
管委会遍布?飞地遍布?
滨海新区刚成立之时,作为三区合并的过渡,原来的塘汉大三区全以管委会的形式保留,再加上原有的各种功能区管委会,作为一个区的滨海下辖的正局级管委会竟有十来个之多。各种管委会鳞次栉比,让人无法分清这里归哪管,那里归哪管。
后来经过多次机构改革与合并,现在还有五个功能区管委会,即: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西区);高新区(渤龙湖科技园、塘沽海洋科技园、京津合作示范区、华苑);天津港保税区(空港、临港、海港);东疆保税港区;中新生态城共计五大功能区十一个片区。
滨海新区四大飞地,最远的华苑高新区据滨海核心区50公里
而其中独立于滨海正式行政范围之外的飞地又有四个:即开发区西区(位于东丽)、京津合作示范区(位于宁河七里海)、华苑高新区(位于南开、西青)、空港保税区(位于东丽)。这几个功能片区虽然位于别家的土地上,但行政事务都是滨海实际来管理。
其中最远的飞地当属华苑高新区,相距五十公里,已经堪比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的距离。在这些飞地里产生的GDP也一律算作滨海新区统计数字,这也是滨海一个区占全天津GDP百分之六十的原因。
副省级区?正局级区?
提起滨海新区,人们经常会用一句话描绘他,即“与浦东新区一样的副省级市辖区”,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滨海区委书记是副部级不假,但那是因为其兼任天津市领导而取得的。滨海新区区长不是副部而是正局级,检法一把手不是正局而是副局,这都是比副省级市要低一档的。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亚洲曼哈顿”——滨海新区于家堡CBD
但是滨海新区下属的各大功能区管委会都是正局级;各委办一把和副职什么级别都有,内设机构全是正处级:这也是普通的直辖市辖区做不到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滨海比地局级高半格、比副省级低半格。国家给了个滨海副省级区的框架却不给职数编制,要天津市从已有的编制中挤出来自己调配才形成了现在的状况。
苦了汉沽?害了大港?
滨海新区的成立,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实质上对于汉沽、大港二区的吞并。本来是一区政治中心的汉沽大港老城区,在丧失了原有的地位之后,几乎所有政府机构和大量就业人员迁出前往滨海核心城区,这十年间影响力不断下滑。
汉沽还好办,通过中新生态城还能和滨海核心区连上。大港真是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其与滨海核心区直线距离本来就远,中间还多是盐碱地阻隔,再加上滨海建区以来多把污染较多的重化工放在大港,使得在本世纪初十分富裕一度都瞧不上市里的大港人民如何怨声载道也就可想而知了。
吞并东丽能真正让滨海和市区劲往一处使吗?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议,还真不如保留大港,而是把汉沽塘沽东丽三区合并,东丽本身有一大片地盘是被滨海的保税区开发区实际管辖,东丽区政府所在地张贵庄本身已经成为市区的一部分,撤区了也没太大影响。
而这样做了滨海机场就可以名副其实成为“滨海”机场,空港保税区也不用当滨海飞地,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滨海市区绝缘的双城隔离问题。
滨海这几年来发展不尽如人意,很多认为原因之一就是离市区太远无法借力发展,平地起高楼难度太大。吞了东丽,滨海与市区直接接壤,双方就可以劲往一处使,合力起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