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三周年特别报道之三

2022/12/1 来源:不详

白癜风饮食忌口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210/8666093.html

协同创新一盘好棋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天津大力破除体制机制藩篱,探索协同创新新模式,推动京津冀创新资源有序流动和开放共享。走进“十四五”,天津筹谋深化院市、校市合作,动作大,魄力足: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机遇,天津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落户;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工程院在津共建人工智能战略院、工程科技战略院……

天津主动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科技协同创新迈出新步伐。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是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也是天津市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重要载体。带着清华大学近10年的科研积累,华谱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日前在清华电子院注册成立。项目负责人贺新和团队研发的激光土壤元素快速检测仪,能够在1秒钟内对土壤干样进行多元素定量分析。

6年来,清华电子院共挖掘科创性项目个,转化科创性公司46个。这里是高端科技成果转化的“大本营”,清华电子院院长汪玉表示:“清华电子院已建成高端光电子芯片创新中心、先进科技创新中心、医工结合创新中心等技术与应用平台,支持成果转化,并面向全社会开放,实现了京津两地科技资源的互促、互补。”

北京研发,天津转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我市引聚了中科院自动化所、光电院等国家级院所及分支机构46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引进共建了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等机构,在光电子工艺、数字视网膜平台、电子束选区熔化3D打印等领域取得突破。

创新平台的搭建,为我市破解产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诸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年,我市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机遇,在引进北京科研院所资源上又迈出新步伐。5月10日,天津市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津共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

聚焦“十四五”,站在新的起点上,天津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持续走向深入。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政府签署“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共建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平台、设立重点合作任务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合作重点。

目前,双方共建的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天津市合成生物技术能力提升行动”持续实施,到位经费6.66亿元,引育孵化51家科技企业,有效带动“中国生物制造谷(天津)”建设。

在过去的一年,我市与中国工程院在津共建了人工智能战略院、工程科技战略院2家高端智库,累计开展院士津门行等各类活动次,参与院士人次,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去年建成的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成为促进京津冀成果转化体系互通互联的新平台。展示交易中心主任高崎表示:“中心注册用户个,其中京冀地区用户家,发布京冀成果项,会集京冀专家人。”

去年年底,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正式揭牌,这是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北京中心建立了成果筛选机制,我们将加强与北京中心的合作,推动这些筛选出来的优秀成果到天津转化。”天津中心主任张雪颖表示。

人才、技术、资金、服务,越来越多的科技资源在京津冀三地之间流动、共享。如今,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共享平台资源单位总量达到99家,大型仪器达到台套,总原值达到21亿元,与北京、河北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年服务京冀企业余家次。三地互认开放实验室家,三地中小企业跨区域利用科技资源更加便利、快捷。

一条创新链上的“村”“海”交汇

北京中关村,高科技的代名词;天津滨海新区,拥有雄厚产业资源的活力滨城。年“村”与“海”的交汇,拉开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下简称滨海—中关村)产业协同、自主创新的序幕。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更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3年来,作为京津两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滨海—中关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协同创新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全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记者见到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治国时,他正跟同事们调试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无人机。“今年5月包括这款机型我们将推出两款整机产品,实现从单一航电模块研发生产到整机研发制造的跨越。”李治国说,“3年来,我们在滨海—中关村心无旁骛地进行硬件设备创新研发,取得了12项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成功研发了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营收年均增长近30%,去年营收突破千万元。”

京津冀一体化,滨海新区是重要板块,滨海—中关村肩负着区域协同“排头兵”的重要使命。“‘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这是年总书记视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天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说,滨海新区和经开区管委会发挥先行先试体制优势,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与滨海新区雄厚产业资源融合性逐步提升,创新与产业“优势叠加”进一步显现。

如今,滨海—中关村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崛起的“新地标”、创新创业的“新沃土”。在新的一年里,这里也必将在协同创新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再立新功。

一块试验田里的五“谷”丰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滨海新区,这块渤海湾改革创新的“试验田”里,如今已是“硕果”累累,“谷粮”满仓。

信创领域国之重器——“中国信创谷”正擘画全国一流信创产业集群新蓝图,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创新源头——“生物制造谷”一批重点项目开工,细胞产业前沿技术策源地——“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已培育、引进多家生物技术龙头企业,AI赋能产业升级的平台——“北方声谷”会聚国内外顶尖开发者和创业者,“津城”“滨城”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绿谷”规划形成“一轴、两廊、两带、三区、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幕幕欣欣向荣、五“谷”丰登的盛景徐徐展开,提气、提劲儿!何以如此蓬勃?滨海新区的答案是:土壤、阳光、雨露,一样都不能少!

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肥沃的“土壤”;持续创新,用全链条的政策支撑体系作“阳光”;成立津联海河基金、滨海基金等十多只基金,拿出真金白银注入“雨露”。

滨海新区副区长张桂华介绍:滨海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要求,实施创新立区和制造强区战略,推动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以超算、曙光、飞腾、麒麟为代表的信创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一“谷”一产业,多“谷”成集群,枝繁叶茂的五“谷”正源源不断地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目前,以“京津冀特色细胞谷”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北方声谷”已孕育家企业,年产值超40亿元;“生物制造谷”预计到年总产值突破亿元……海港空港志在万里

不久前的一天,子时刚过,正是入夜最冷的时候,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灯火通明。法国达飞轮船公司的11个集装箱依次被整齐码放在一艘名为“宝安城89”的货轮上。随着一声汽笛划破夜空,货轮连夜前往秦皇岛港。

转天15时,“宝安城89”货轮装载一批汽车轮毂和玻璃制品返回。随后,这批货物经天津港分别出口到东盟、美国等地。

看似普通的一次货物周转,展现的却是天津发挥港口枢纽作用,服务京津冀、联通全球的丰硕成果。

下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盘棋”,做强海港空港“双枢纽”,3年来,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天津港建设好”的殷切嘱托,最大限度发挥港口作为核心战略资源的强大作用,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为发力点,港口为魂,航空为翼,跑出了推动全市乃至区域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承压而上、稳健前行的“加速度”,全力以赴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

“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走进天津港集团大楼,大厅正中央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殷切嘱托,如灯塔般指引着航向。

向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3年来,天津港马不停蹄、加速奔跑,天津凝心聚力、全速推进。

年天津港再传捷报——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以上。从年开始,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持续领跑全球十大港口。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不利形势下,这3年的跨越式发展来之不易。”天津港集团董事长褚斌表示,这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方向指引;离不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难得机遇;离不开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不懈努力。

成功实现集装箱码头公司、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的传统码头无人自动化改造,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投入运营;在内陆腹地设立家服务网点、开通42条海铁联运通道,去年海铁联运量突破万标准箱,跨境陆桥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去年“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吞吐量占60%以上,环渤海“两点一航”内支线运量增长40%以上,助力我市国际航运中心排名较年跃升10位。

天津因港而兴,但天津的优势还体现在海港空港“双枢纽”的同频共振。在距海港40公里之外的空港,喜人变化也是日日更新。

“3年来,我市全力加快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刘道刚介绍,目前,空港大通关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已进入启用前期准备阶段,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入驻大通关基地并正式投入运营,空港大通关基地二期、联检服务中心、中远海运空运北方物流基地、顺丰二期和三期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

去年年底,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获批,天津进一步促进航空物流产业聚集、优化航空口岸发展环境,目标更清晰,底气更足。

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要进一步扩大海空两港在对内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助力我市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更好服务我市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市交通运输委党委书记、主任王魁臣表示。

枢纽港口助力制造业立市

制造业是天津的根基,是成就天津未来的战略支撑。3年来,天津港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做好实体经济,攀登世界高峰”的殷切嘱托,不断推进智能制造在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应用,并以港口不断增强的辐射能力助力我市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期,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实现了一个泊位的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这次攻克的是世界上约80%以上集装箱码头都采用的轮胎式场桥自动化改造难题,又一次为世界港口提供了传统码头智慧化改造的‘天津样本’。”天津港集团首席专家李强说。

“一方面,我们积极融入天津智港建设及‘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一方面,紧抓港口航运物流‘基本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力服务天津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褚斌说。

前不久,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迎来了第架次空客大部件接卸。从年空客天津总装线投用,天津港始终保持着“零缺陷”接卸的“中国纪录”,有力保障了津产空客A等系列机型的交付,不断助力着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从“一无所有”到“一飞冲天”。

法国运抵的空客大部件,北京运往宁波的奔驰汽车,“天津制造”的整车、风电设备、零部件……形形色色的制造业产品在天津港汇聚、分拨,助力着本土制造业快速发展,也成为活跃京津冀乃至内陆腹地的经济脉动。

在天津社会学会会长张宝义看来,“港口的蓬勃兴盛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和竞争力,对于我市坚持‘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夯牢制造业根基,有着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

智慧赋能打造世界一流大港

记者见到李强这位天津港集团首席专家时,他正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操作中心,对刚投用的智能操作系统进行运行测试。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在这听取了关于天津港各项工作的情况汇报。那时,实现的是码头作业中部分独立环节的远程操控。现在,我们实现了一个泊位的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达到了全球领先。”说着李强指向窗外,在新投入生产的码头自动化泊位,一辆辆无人集卡来往穿梭,自动化岸桥和场桥正精准吊装,现场没有一名工作人员的身影。

从实现25台无人集卡规模化应用,到全球首次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实现全流程实船作业,再到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投入运营……3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天津港在智慧港口建设上开足马力。

年任职于天津港集团科信设施部的李强,与同事们编制了《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随后,他兼任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信息系统建设负责人,年9月又来到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太平洋码头的自动化升级改造,在智慧港口建设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李强说。

效率领先3年6次打破全球纪录

“现场各队站的人员,马上开始大件作业,各相关人员请到位,重点做好组织,确保接卸安全……”近日,当记者来到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调度指挥中心时,码头操作管理部副经理孙岩正手持对讲机,聚精会神盯着四组显示器中实时传回的码头现场情况,简洁且精准地发出作业指令。

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时,还是码头操作管理部值班经理的孙岩和同事们当天都工作在码头现场。如今,孙岩已成长为操作管理部副经理,是码头上有名的“效率先锋”。“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大家备受鼓舞,我们一直牢记总书记嘱托,这3年全力以赴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孙岩说。

3年来,孙岩和同事们在变革中研发摸索出一系列抢动态、提效率的好招法。“一方面,精心制定最优作业计划,科学匹配泊位、场地、资源。”孙岩说,“另一方面,智慧赋能。比如,我们团队自主研发了‘智能岸桥作业计划应用程序’,可将船图数据一键导入生成作业顺序,15至20分钟一份最优作业计划就完成了。”

在孙岩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3年来先后6次打破全球港口在泊船时效率纪录,保持2M联盟北欧一线、中远海欧线作业效率全球领先。

绿色发展让港口成色更亮

一上班,天津港集团安全环保部环保管理副经理王熙便登录天津港机械环保运行监管平台,查看港口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状况。“这是我们去年申请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新项目,给每台叉车、装载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都安装了能降低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后处理装置。你看,数值明显比处理前降低了。”指着屏幕,王熙专业而干练地讲解起来。

在王熙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殷切嘱托,不仅为天津港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她点燃了职业发展的明灯。

从那时起,还是天津港集团环卫中心基层员工的王熙就与绿色港口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港口降耗、节能减排到运输结构调整再到与同事们协调多部门制定绿色港口行动方案,伴随着绿色港口建设的不断深入,王熙迅速成长为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天津港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绿色是港口发展的底色。为了让这抹绿成色更亮,王熙和无数港口建设者夜以继日,不断刷新着港口绿色发展的历史。《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港口指标体系》等顶层设计逐一出台;风力及光伏发电、电动集卡、岸电设施等一系列清洁能源技术陆续应用,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顺利投入运营……随着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运输结构不断调整,港口生产模式日趋绿色,去年天津港集团铁矿石铁路运输占比达到65%,保持全国港口领先。

人物回访之我们自豪说

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齐俊桐

创造无人机吉尼斯世界纪录

时光荏苒,转瞬三年,一飞智控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不辱使命,持续深耕无人机领域技术,以世界领先的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年,一飞智控无人机集群系统在民用领域创造了“最长时长由无人机表演的动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年1月,一飞智控将进行一场空前的无人机表演,以科技创新助力北京冬奥会。

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魏建仓

申请专利超项

深之蓝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成长起来的水下智能装备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了解到深之蓝研发状况时,对公司的尖端技术成果给予高度称赞,鼓励公司持续创新发展。3年来,深之蓝坚守初心,务实前行,申请专利超项。产品布局工业、消费等领域,服务于南水北调、北极科考等重大国家项目,荣获了中国外观专利奖银奖、德国IF设计奖等重要奖项,消费级产品远销欧美、澳大利亚等地区。

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胡建龙

投产10个“智慧”种植基地

“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我们是唯一一家进行现场展示的农业科技企业。总书记说‘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这句话一下就说到了我心坎里。”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建龙说,“如今,科芯已成长为行业领先的生态农业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通过自主研发的智慧决策型精准农业系统‘AIPA’,在天津、山西投产了10个智慧化农业种植生产基地,总服务种植面积超过亩,用创新技术助力农业高产高效,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本报记者万红

国网天津滨海公司配电抢修班张黎明

“黎明”机器人18个省市应用

“年1月17日,我代表国家电网向总书记汇报了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等创新工作,并演示了第二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单相搭火作业。”国网天津滨海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回忆,“总书记非常高兴,和我们说一定要尽快实现实用化、产业化,再创新高。”

“3年来,机器人迭代升级至第四代,实现全自主带电作业和全国产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张黎明说,目前机器人已在18个省市推广应用,产值达7亿元,累计代替人工作业超1万次。说到这,张黎明脸上满是自豪。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孔金珠

自主软件占中国Linux市场榜首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视察时强调,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中国的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3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心无旁骛,辛勤耕耘。”麒麟软件有限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孔金珠表示。

年,麒麟软件发布“遨天行动”计划,计划在5年时间内,投入百亿级资金,培育一支规模逾万人的自主操作系统精英团队。年,麒麟软件连续第十年在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

来源:天津日报

审核:王韶云

编发:王安

素材整理:施娇娇、陈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